今年,我國將在全國范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結合清遠產城融合發展實際,我市選擇了清城區作為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單位,并成功與廣州、深圳、揭陽、江門、湛江等市一起被列入6個備選單位申報城市,上報國家發改委等待終審。
近日,從區發改局獲悉,根據規劃,我區產城融合示范區范圍包括轄區內的鳳城、洲心、橫荷、東城以及源潭、龍塘、石角共“四街三鎮”,將依托省級產業園區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核心區)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目前,全區已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和相關的配套政策體系,燕湖新城建設穩步推進,示范區內各類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依托高新區(核心區),我區已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作為產城融合示范區,我區已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工業方面,建立了以金發科技、先導稀材、豪美鋁業、華南863、貝克洛等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集群;以愛機汽配、富誠汽配、全盛汽配等為龍頭的關鍵汽配產業集群;以佳的美、欣強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華能、嘉博等為龍頭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F代服務業方面,建立了以廣百海元物流為核心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以省級職教基地為核心的教育產業集群,以長隆國際森林度假區為龍頭的旅游休閑產業集群。此外,示范區內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中心1個、博士后工作站3個、省級工程中心6個、省級創新型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
以燕湖新城為核心,示范區內各類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不僅產業基礎扎實,我區的城市功能配套性也越來越強。2013年12月,市政府正式實施《廣東清遠燕湖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年)》,燕湖新城是清城區域的城市中心,也是我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重要平臺,目前已基本完成各個層面的規劃。截至今年7月,燕湖新城累計啟動公共基礎建設項目共59項,累計完成投資57.7億元,各項工作正按照“三年搭建框架、五年基本完成配套、八年初具規模”的階段性目標有序推進。
與此同時,示范區內各類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其中,區內路網四通八達,高鐵、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以及在建的城軌將中心城區與外圍及外圍組團之間有效串聯,寬帶網絡全覆蓋,并正全面推進光纖入戶和公共與行政服務場所的無線寬帶接入,各片區之間實現功能協調和設施共享。教育、醫療、文化、旅游、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居住、商業、娛樂、休閑等設施逐步完善中。
我區作為南部地區全面融入珠三角的排頭兵,能夠為產城融合示范提供有力支撐
事實上,除了產業和城建優勢外,我區作為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單位還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我區的發展不僅代表著清遠城市的發展和崛起,也是廣東省乃至全國欠發達地區利用后發優勢進行追趕的一個典型縮影。清遠作為廣東唯一的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市,按照《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清遠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綱要》,我區屬于省級重點開發區域粵北山區點狀片區,是城市功能提升區,也是清遠城市“一心兩核”中的“一心”范疇,承擔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今年6月8日,省委書記胡春華到清遠調研時指出,清遠要抓住“廣清一體化”契機,加快南部地區尤其是中心城區融入珠三角的步伐。我區作為南部地區全面融入珠三角的排頭兵,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14年,全區實現GDP368.7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31.04%;區內人均生產總值7874美元,遠高于清遠全市人均水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14.9億元,已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經濟中心,能夠為產城融合示范提供有力支撐。
知多D:關于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
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是指依托現有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新型城鎮化探索路徑,發揮先行先試和示范帶動作用。經過建設,這些區域能夠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邊界相對明晰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據了解,國家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產城融合示范區將建設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產業和城市深度融合、城鄉環境優美、居民生活更加殷實安康的新型城區。